您的位置  梅州

广东梅江区“对标补短”力争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如今的梅江区,乡村在变美、产业在变强、群众在变富……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幅幅振奋人心的脱贫画卷徐徐展开。据了解,截至目前,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全部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岁末年终,在梅江区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基层党员干部、农村产业带头人、乡村建设者们仍在只争朝夕地冲锋,奋斗的脚步并未停歇。近年来,梅江区以长期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底线,认真落实扶贫责任、保障政策和工作要求,乘着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不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赶考的勇气、攻坚的锐气、成事的底气,闯出了一条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用实际行动将脱贫战果书写在了诗画梅江大地上。

新联村的飞英小学旧址,色彩缤纷的集装箱被组装成创意建筑,成为近期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吴腾江 摄)

○ 不落一人 ○

10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近日,走进梅江区西阳镇,整洁平坦的沥青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农家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房子里家具家电应有尽有,摆放整齐,一幅幅幸福的农家景象跃然如画。在西阳镇莆田村,丘基强正在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忙个不停。这位勤劳的加工厂老板,其实是从贫困户“逆袭”而来。从前,丘基强一家守在几亩薄地,收入微薄。如今,在村两委的帮扶下,承包了加工厂,种上了优质稻米,养起了鸡鸭,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从以前的贫困户变成现在的小康户,像丘基强这样的例子在梅江区数不胜数。4年来,梅江区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梅江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响鼓重槌、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责任到位抓落实。制定了《梅江区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调研和遍访工作方案》,梅江区委书记朱国城带头深入开展书记遍访活动,截至目前,超额完成省定贫困村的遍访任务,各镇(街)和村(居)书记同样完成遍访贫困户的任务。区、镇(街)各级均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均由党政“一把手”负责,配齐扶贫专干,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扶贫干部主动干”的良好工作格局。

政策全面抓落地。每月定期抽调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骨干,聚焦兜底保障全面覆盖,对各镇(街)和10个省定贫困村开展“回头看”,确保贫困户在义务教育、最低生活、医疗、住房、饮水等生活方方面面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和有效落实改善。

精准扶贫见实效。“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在梅江区,党建扶贫持续深化、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就业扶贫效益提升、消费扶贫亮点纷呈、“战疫战贫”统筹推进。通过探索创新,昔日藏在山沟里的北联村蝶变成“红色村”,曾经落后的新联村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也爱去的网红村……这都是梅江区脱贫攻坚成果的真实写照。

4年来,梅江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梅江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707户1427人,其中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252户615人。目前,全区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全部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真正实现了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 一户一策 ○

扶贫“菜单”精准施策力拔穷根

一户一策,结合实际对症下药是梅江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梅江区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千干扶千户”计划,由区委常委挂点联系省定贫困村,全区656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与700多户贫困户结成对子、认亲戚,10个省定贫困村由广州和梅州市直单位派驻扶贫工作队长兼任第一书记和区直10个定点帮扶单位派驻党建指导员脱产驻村,实行“订单式”精准服务。

这种既“精”又“准”的帮扶机制,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米和面,还带来了一张张扶贫“菜单”。从政策、就业、产业、技术、教育等方面入手,由每村每户“点菜”,帮扶单位“配菜”,政府“买单”。通过机关结对帮扶干部的每月定期走访,找准每村每户的“穷根”所在,从而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在力拔“穷根”的同时,引导贫困户形成一定的自我生产、自我发展、连续增收的能力,从而真正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干部倾力,群众努力,帮扶成效突出。截至今年12月初,梅江区已对有劳动力贫困户243户778人通过实施264个产业帮扶项目、319个就业奖补项目和379个资产扶贫项目实现稳定脱贫,对无劳动力户464户649人通过纳入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特困供养实现100%全面兜底保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共378人,已实现稳定就业290人,灵活就业140人;新农村建设项目134个;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

○ 一村一品 ○

产业+消费扶贫带来稳稳“幸福”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梅江区利用产业这把扶贫“金钥匙”,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打造产业扶贫之路。从“我想脱贫”到“我能脱贫”,梅江区的贫困户正依靠不断发展壮大的扶贫产业和消费扶贫新方式,甩掉穷帽子,主动提升造血能力,走上致富路。

在太平村,拔地而起的十余座蔬菜大棚为村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一个勤劳的村民能在此挣得每月3000元的收入;在新联村,飞英小学旧址成了新晋网红集装箱打卡地,“新联稻米”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招牌;在桃坪村,贫困户丘许泉在村两委、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与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安心发展蔬菜种植,不需担心产品销售;在直坑村,每周一、三、五下午4点村委会门口的农村(扶贫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点便准时热闹起来,周边几个村的村民纷纷载着自种瓜果蔬菜前来批发,曾经吃不完只能剁碎喂鸡或直接浪费的优质农家菜,通过统一收购走上了千家万户梅州市民的餐桌……

近年来,梅江区通过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发展思路,突出各镇村的历史底蕴、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力避同质化竞争,杜绝无序开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新路径,培育了“桃坪茶叶”“太平苦瓜”“塘青金柚”“新联稻米”“北联枇杷”“双黄南药”等特色种养品牌,同时,大力实施入股分红扶贫项目,各镇(街)统筹扶贫资金约1968万元,投入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农业产业项目,每年收益共约196万元。深入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支持贫困户安装8千瓦光伏电站68座,建成村级光伏扶贫发电站15座,惠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10户。依托梅江区消费扶贫馆等市内外多家扶贫馆的“线上+线下”的双流量经营模式,推动梅江扶贫农产品登陆天猫、淘宝、东西部协作网、政府采购网等各电商平台,带动贫困户600多户增收致富。真正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百花齐放”新格局。

在多次的现场走访中,“有家有业、脚下有路、幸福美满”是村民们提到当下生活的变化时常常挂在嘴边的高分评语。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群众生活从“有保障”到“更完善”,百姓的“腰包”鼓了,村路宽了、景色美了、人心暖了。四年来,在梅江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工作者们一心一意帮扶困难群众,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勾勒出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了村民真心真意认可。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标所在。如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梅江区正在抢抓有限时间,采取有力措施,把“对标补短”作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交好总账的关键之举,强化措施落实,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收官答卷”。

梅州日报记者:罗玮

见习编辑:肖梦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