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美食

城镇化蓝皮书:中国,resistere vale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2016)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3-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6年11月18日,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城镇化蓝皮书: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

蓝皮书指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趋缓,各种被高速增长掩盖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增加供给、刺激需求、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城镇化水平、地区分布、城市规模、行政层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总体而言,在当前阶段,各城市在城镇化水平、速度、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很不均衡,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行政层级越高,城市规模越大,地处东部或东北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程度就越高;就业问题是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和市民化决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农民工的总体就业状况不断改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增长速度总体比较缓慢,就业的稳定性整体不高,整体环境亟待改善等;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在不同规模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困境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也有所不同,但目前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一种“要地不要人”的制度安排,是造成户籍制度改革困境的根本原因;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已跨越“帕累托改进”阶段并进入了“存量利益”调整阶段,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不但诱发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博弈困境,而且引致了制度改革的“制度悖论”;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面临十分突出的大城市人口压力,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育迟缓,人口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现有城市体系面临行政区划改革滞后的严重困扰。

针对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蓝皮书建议:加强各城镇薄弱环节的投入和建设,在促进农民进城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先进文化的教育普及,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步协调;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城镇化发展政策,东部地区城镇化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健康状况为重点任务,中西部地区要以推进1亿人口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重点任务;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减少行政层级,扩大城市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深入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群体共同努力,合力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进一步深化户籍—土地联动改革,一方面建立跨地区的“人地挂钩”、“宅居挂钩”制度,将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新增外来人口在本地落户挂钩,另一方面通过均等化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非户籍福利,引导农民工向中小城市有序转移落户,避免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和建设用地过度增长;中国户籍制度改革要以“保障农村户籍利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消城镇不合理的户籍利益、引导市场逻辑的差异化利益与规模性(地区性)的户籍利益”为思路来协调并重组户籍利益,通过构建“顶层约束机制、大城市的联动机制、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分摊机制以及其它一系列的措施”确保户籍利益协调与重组的全面落实;加快行政建制意义上的中小城市建设,理清城镇化进程中县、镇两级的发展思路,通过撤县改市、县改区、设立镇级市以及调整省直管县政策等,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政区适时地、顺利地向城镇政区转换。

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状况在城镇化水平、地区分布、城市规模、行政层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

《城镇化蓝皮书: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2016)》继续保留2014年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将三级指标(观察指标)由57个减少到21个,将评价对象扩展到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具体分析了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指数及四个一级指标指数及城市排序,分析表明,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指数为0.52,水平适当性指数、速度适中性指数指数、发展可持续性指数和城乡协调性指数分别为0.46、0.32、0.58、0.70。结果发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城镇化水平、地区分布、城市规模、行政层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总体而言,在当前阶段,各城市在城镇化水平、速度、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很不均衡,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行政层级越高,城市规模越大,地处东部或东北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程度就越高。

蓝皮书指出,提升城镇化健康状况,一是加强各城镇薄弱环节的投入和建设。必须在促进农民进城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先进文化的教育普及,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步协调。

二是减少行政层级,扩大城市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考虑再增设2-3个直辖市,增加计划单列市数量,扩大省直管县试点范围,加快镇改市步伐;要全面深化城镇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使城镇化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三是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东部地区城镇化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健康状况为重点任务,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优化提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中西部地区要以推进1亿人口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重点任务。如培育发展1-2个全国性城市群和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依托陆桥通道上的城市群和节点城市,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形成与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宜居美丽城镇;加强道路、交通、管网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中西部城镇对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四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继续以中心城市为内核,培育发展全国性、区域性大都市圈和城市群,更好地发挥中心大城市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统筹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调模式,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成本利益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就业问题是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和市民化决策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