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科技

邢玉庭:“,star 422愚公”补山写新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3-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报记者 陈雪怡

愚公移山的故事,邢玉庭耳熟能详,但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接到一个工程浩大的任务——修复三亚最大的废弃矿山抱坡岭。

去年,三亚在推进“双修”“双城”建设中,将修复受损山体作为其中一项工作重点,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邢玉庭,正是工程代建方——三亚华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

提起修复前的抱坡岭,有人用“啃了一半”来形容。多年来,由于过度采矿,抱坡岭东边的山岭已完全被削平,属于破坏严重的山体,受损面积逾6万平方米,且受损山体水土涵养能力几乎丧失。因此,三亚在开展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时,主要采用人工退台填土的方式,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但要在受损严重的山体上退台填土,可不简单。“抱坡岭山体垂直落差达160多米,地形起伏较大、机械工作面狭小。削坡退台的作业面就在山岩边缘,几十吨重的挖机在上面施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坠落,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邢玉庭说,如此严峻的施工条件,加上山体修复在国内缺少可供参照的经验,因此施工团队的每一次“修补”,都加倍谨慎。

为此,每天一早,邢玉庭都要提前上山踩点勘查,仔细确认施工点是否安全。挖机施工团队在山上作业时,,邢玉庭则站在山坡边缘指挥工作。“因为挖机手看不清自己挖得怎么样,挖大了或者挖小了,都会影响施工效果,需要有人在一旁指挥。”

在岩石裸露、危岩崩落、不见绿荫的山上,在三亚最炎热的季节,邢玉庭和施工团队从日出忙到日落,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收工时,混合着石灰岩粉末的汗水已凝结成身体或衣服上的白色盐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2016年8月,三亚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基本完成。

“古时候,移山很难。但到了现在,移山不算很难,反倒是补山很难。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就是施工团队一铲一铲、一块石头一块石头、一步一个脚印补出来的。”对于附近村民给自己起的“愚公”外号,邢玉庭摆摆手说道,“参与项目的专家学者、三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有奋战一线的施工团队队员,每个人都是 愚公 !”

“为了夯实土壤,我们的挖机手每天要开着挖机捶地几千次。很多驾驶员得了腰肌劳损,但没有一个人放弃退缩。”邢玉庭感慨道,让他备受鼓励的还有附近村民,他们从一开始的误解抵触到后来的理解支持,还与工作人员一起栽种树苗、绿化山体,“为城添绿、为民添福,这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更有意义!”

如今,曾经疮痍萧瑟的秃头山大变样,抱坡岭绿意盎然、鸟语花香、蜂蝶纷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工程自启动以来,已种植榕树、木棉、青皮树等大乔木近6000株,小乔木10多万株,灌木近9万株,总复绿面积17万平方米。

“现在,整个工程已进入山体监测和树木养护期。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生物肥、树种组合栽种等方式,再过几年,抱坡岭将逐渐恢复自我修复能力,不再需要人工干预。”望着苍翠的抱坡岭,邢玉庭充满期待地笑道,“待到来年,满山木棉盛开时,一定会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过来休憩游玩。”(本报三亚12月3日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