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生活  教育

他16岁上大学,38岁成为院士,后来却选择从政,网友:太可惜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他16岁上大学,38岁成为院士,后来却选择从政,网友:太可惜了!

现在我们不少的高校,很青睐于留洋博士。他们认为留过洋的博士,好像就比国产的强,只有在国外读过博士的人,才具备“国际视野”。似乎国产博士就是“井底之蛙”。

不少国内的企业,对海归派的大学生,也是“情有独钟”的。喝过洋墨水的人,似乎就是比国内的大学生高人一等。这样就造成有不少的人趋之若鹜,高中就有不少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好歹也能混个“洋文凭”,将来回国大有“发展”。这样也造成了不少国外的野鸡大学盛行。国外的假文凭也曾经一时蒙蔽了许多国人的双眼。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国产博士,他的成就绝不低于留洋博士,而且研究的技术还领跑世界。38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让不少留洋博士甘拜下风。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

01

求学成长之路

卢柯出生在甘肃华池一个偏远的山区,直到读高中时,他才从贫困的山区里走出来。虽然他的父母都是老师,对他的管教也非常严格,但并没有束缚他聪明而又不拘一格的天性。

卢柯从小就是一名学霸,他16岁参加高考,他以高过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考入了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攻读的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进入大学之前,他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只知道是一个工科专业,名字听上去也很喜欢。但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引以为傲的高考成绩也让他大失所望。原来在系里100多名同学中,他的高考成绩竟然排在倒数第二,这让卢柯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要想不落后,只有靠自己奋力追赶了。

卢柯把全部的心思集中在学习上,四年之后他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攻读的还是相同的专业,他觉得这个领域里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1988年硕士毕业后的卢柯,获得了到国外去留学深造的机会。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卢柯并不这么想,他觉得越简陋的环境,越能激发人的创新和斗志。科学的研究更取决于人的能力。最终,卢柯还是选择继续留在金属所里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卢柯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继续留在所里任研究员。

02

研究技术领跑世界

卢柯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致力于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纳米材料技术方面。在读博士时,他就对非晶态金属的晶化动力学及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非晶态材料有序原子集团切变沉积化机制,破解了经典理论难以解释的实验结果,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因此获得了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博士毕业后的卢柯虽然留在所里工作,但他敏锐的目光已经放眼到国际。纳米技术当时在国际上刚刚兴起,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卢柯立即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他的目光和智慧与众不同,他并不认为国内的研究刚起步就会比别人的差一等。他独辟蹊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制备纳米金属的新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