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资讯  国际

郑和下西洋带回一只“麒麟”,画像在博物馆公开后,看过的人笑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6-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永乐年间,朱棣“欲通东南夷”,想要派遣郑和领兵完成这一任务,并问袁忠彻的意见。《古今识鉴》记载:“彻对曰:‘三保恣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郑和便开启了影响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下西洋重任。

15世纪初永乐年间,为促进大明与国际间的交流,郑和被六次派遣出海。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件,对于这一事件的意义关注的人却不多。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具有多重意义,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都起了促进作用,郑和本人被选中为出海正使也体现了他的才能。

郑和早在靖难之役中就是朱棣的立功能臣,深受朱棣的器重和信任,朱棣对郑和的才能是非常知晓的。而郑和本身身材高大魁梧,身体素质好,也具备军事和指挥才能,这是千里迢迢出海的必备素质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有多个宗教背景,有利于和海外文化进行交流。

在这七次下西洋的旅程中,虽经历丰富,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其实并不是一切都无所障碍。在不同时期里,遇到其他国家的内战,遇到海盗,遇到他国军队暗算,都是常事。这些未知而复杂的情况,郑和都凭借着冷静的头脑和才能一一解决了,不得不说郑和拥有一定的魄力。

在第三次下西洋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不吃“大明”这一套,想要集中兵力斩断郑和船队的去路。他先是引诱郑和等人入国,然后就采取包围的行动,可谓是“用心良苦”。在人家的地盘上被围攻,自然各方面都不占优势,郑和深知这一点,可这也没有难倒他。

郑和一看对方五万兵力倾巢出动,想必城中已经是缺少防备,就带了两千兵力突袭城中。郑和的判断是正确的,果然城中防守不足,亚烈苦奈儿被他生擒了,就连家属也一并被他押解了回去。

郑和在多次的航海旅程中,除了被动参与战争或主动平衡海外各国关系外,还以各种金银宝物来和各国打好关系。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都会赠与各国王一些贵重的珍宝。路过锡兰时,有汉文记载,郑和船队“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

可见其代表大明出手大方,有礼有节。当然,礼尚往来,大明自有其丰富的金银,瓷器,纺丝等物品相赠,各国王也纷纷回礼以示尊敬。为了拿出诚意,各国把自己当地的土特产,稀奇的物品甚至是动物都送给郑和船队,让他带回大明。

在郑和四下西洋时,平息了东非麻林迪的一场叛乱。为了显示这场出使的成功,麻林迪向明进献了一只罕见的动物,并称之为“麒麟”。这只动物是麻林迪当地的物种,并且是现代常见的一种动物,在彼时却引起了一场误会,让人哭笑不得。郑和下西洋带回一只“麒麟”,画像在博物馆公开后,看过的人笑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麻林迪使者送的这只动物名叫“基林”并非“麒麟”。明朝和外国语言不通,常需要翻译,可翻译一不小心就把“基林”翻译成了“麒麟”。麒麟在汉文化中是一种祥瑞的动物,和龙凤一样,是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安定。虽然人们都没有见过这些神兽真正的样子,却也在想象中绘制了它们的模样,而且在人们常见的动物特征上也有迹可循,对于麒麟的样貌也是如此。

麻林迪进献的“麒麟”当真是汉文化里象征祥瑞的麒麟吗?众人听说有麒麟来大明,都纷纷围聚在一起想看个究竟。自然,这只“麒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礼遇,朱棣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大明繁盛的好兆头。于是,他命宫廷画师给这头神兽画了一幅画,在现代被挂在了博物馆里。

可是看见这头“麒麟”像的人都笑了,画像上的神兽可不就是长颈鹿吗?这细长的脖子,头上的两只角,高挑的身材怎么看也是长颈鹿。虽然画上的动物有部分和民间流传的麒麟外观相似,但还是能辨认出来这并不是汉文化中的麒麟。

古代受交通的局限,国际上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水上之路的开通必定能带来交流的突破,虽然语言上翻译有误,这也并不影响郑和出使还在各国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麒麟是否真的存在其实并没有定论,但从它在民间绘画和传说中的形象来看,确实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某些相似之处。

人们总是对于祥瑞之事或物有着深切的期盼,这是一种朴素的愿望,所以,对于这种误判有时应该以宽容的眼光看待,毕竟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麒麟。

,旺铺出租,大连市委书记,导游违规获资格证 http://www.cityruyi.com/lm-1/lm-3/365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曝兰州熊猫被虐待,忧伤的文章,大学生修改程序猝死
  • 编辑:洪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