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经济  金融

中西方“,东城狗狗书籍身体观”差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3-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中西方“身体观”差异)

  

  在古代,理想男性几乎都是文弱书生,表现出阴柔之美。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观念传入中国,人们开始展开对肌肉的想象,加上国族主义和军人文化的兴起,新的身体观逐步形成
劳心者不必拥有强健体魄?
  古希腊人体艺术的中心是肌肉,他们以对肌肉精确的解剖学观察为根据,发展出了对人体的写实艺术。后世许多西方艺术家(画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解剖学家,例如达·芬奇。许多人存在误解,以为这种以肌肉为中心的人体艺术仅仅来源于一种对身体的外部观察,这是不对的。这种错觉只要到夏天的海滩上一看就会明白:大部分人身上的肌肉是看不出来的。要拥有“艺术家”那种对于肌肉的眼光,必须有解剖学知识,其观察要深入到皮肤底下的解剖结构中。
  显然,这种方式并没有在东方发展起来,东方画家对人体几乎一致地是让他们穿上衣服,他们只是大致描画衣服的线条(与其说他们在描画身体不如说他们在描画衣服),他们没有对人体的外表(肌肤裸体)感兴趣,更不用说对人体内部的肌肉和骨骼感兴趣了。在西方人看来,一个没有肌肉的身体就像一件没有人穿的衣服,但是,在东方人看来,没有衣服单有肌肉的身体就如同剥光了皮的青蛙。
  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对肌肉感兴趣。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相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不必拥有强健的体魄,因为他们只要用心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可能看起来是非常瘦弱的文人,但是这种体征却是统治者身份的标志,而强健的体魄是劳力者的标志,是低等人,受劳心者的统治。中国人从来就鄙视那种五大三粗的身体类型,因此在古代文人绘画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以神态为中心的,这种人体艺术趣味和希腊以肌肉为中心的趣味完全不同。东方中国的文人认为,人的力量不是通过肌肉,而是通过“神”“气”“志”“精”等等展现的,而这种东西无疑不在肌肉是否发达上,而在人的神态(高峻挺拔、舒朗俊伟的体态,闲适超然、智慧卓绝的神态)上。
  也就是说,中国人相信身体的力量来自“神”“气”“志”“精”等等虚体,而不是来自肌肉、骨骼等实体,而古代西方人相信身体的力量来自肌肉和骨骼的实体。希腊人相信人的自我操控来自于肌肉,而中国人相信人的自我操控来自于“气”,中国人强调要通过练“神”、养“气”而达到“美身”的境界。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身体都以展现“神”和“气”为中心。
中国人强调身体的阴性
  也许有人说,中国人对身体的了解实在太可怜了,关于身体的知识非常浅薄而且充满各种模模糊糊的隐喻色彩,但中国人的身体观念以及表现身体的技巧对于中国人的身体政治学来说足够了。比如,中国人完全没有必要像希腊人那样去了解肌肉。希腊人认为肌肉是受意志支配而控制动作的器官,肌肉使我们能够说话、做事,可以控制我们说话的语调、节奏,可以控制四肢,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行动,什么时候停止等等,总之,只有肌肉才使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然而,中国的身体政治却并不强调行动,而是强调“心”,对于中国的思想者来说,自我操控不是来源于肌肉,而是来源于“心”,通过养心和练气,人类就可以达到与万物相近又超然于万物之上的身体境界。
  所以,中国人根本就不需要解剖术,也不认为强健是好事。中国古代文人欣赏的是那种弱不禁风类型,从魏晋时期中国文人对极端瘦弱型体格的欣赏,到宋以后对“白面书生”的塑造,中国人对男性的身体想象,主要类型都是如此。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而言,在与皇帝的关系中,他们要强调的根本不是自己的体力,而是忠诚。这个“忠”的要求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但是,在这个原则中,我们会看到“君/臣”的关系实际上在“阴/阳”的体系中是被这样理解的:君对应阳,臣对应阴。
  如果一个知识分子要强调自己对皇帝的“忠”,那么他实际上就必须强调自己身上阴的属性——他的驯服、柔弱,,而不是强调自己身上阳的属性,这是中国古代身体政治的属性决定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屈原用香草美人来自况,用女人对男人的忠贞来表白自己对主上的忠心,因为“忠”是获取政治权利的基础。(摘自新浪博客 作者葛红兵)
近代中国的身体观转型
  对当代国人来说,强身健体是一个很普通的观念,但回溯到百年之前,这些观念却经历了传统与西化势力的交互激荡。台湾学者黄克武接受东方早报专访时说,在古代,理想男性几乎都是文弱书生,表现出阴柔之美。而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观念传入中国,比如大力士形象的出现,人们开始展开对肌肉的想象,再加上国族主义和军人文化的兴起,新的身体观逐步形成。

  好国家的基础是健康的国民,其特质又可细分为民德、民智与民力三方面,三者并重方是好国民。近代国家追求国民身体的健康涉及“东亚病夫”这个话题,这种国族之间身体上的竞争,是近代转型之后才出现的。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中国人的身体和西方人比起来是不行的。比如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太文弱了,需要以传统的任侠精神为基础,提倡中国的武士道。此后配合报纸媒体之宣传,开始强调肌肉猛男。虽然中国有武术传统,但对肌肉猛男的强调,是受西方审美观念的刺激而产生的。
  早期的体育课称为“体操”,学校中有所谓的“兵式体操”,以军事化的操练强调锻炼强健的身体以挽救中国。1920年代以后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内容更为多元化,目标是培育具有“健康美”的现代国民。新的身体观就此逐步形成。在新观念中,阳刚性质特别突出。

(原标题:中西方“身体观”差异)

netease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