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经济  房产

发达国家创新成功率高?专家:这些软实力值得借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发达国家创新成功率高?专家:这些软实力值得借鉴→

本期提要: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分析了美国、以色列、韩国和德国的创新模式。他指出,发达国家在创新软实力方面有很多长处,值得我们去借鉴。

发达国家在创新软实力方面有很多长处值得我们去借鉴。

美国

美国硅谷之所以成功,它起源于硅谷周围有13所大学,这些都是知名大学。这些大学里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有这种创新冲动。年轻人带着创意到硅谷去了之后,他们的大学要给予足够的支持。这些老师带着他们的知识、经验去帮助这些学生,给他们作商业模式设计,让年轻人在发展的初期就知道后边的路是什么,后边的前景是什么,他就有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硅谷的发展跟风投和金融体系的推动有很大关系,比如说这个技术只有10%的成功希望,那么创投就进来;到了有50%成功希望的时候,商业银行开始介入;到80%的成功希望的时候,一般商业银行就开始进入了。还有第三个特点,就是产业追着技术走。我们传统的是技术向产业推广,但是有了硅谷之后,那是推动信息高速公路。有很多新兴的产业找不到好技术,就跑到硅谷来,跟着各个小公司,就是年轻人的小公司,跟着跑,是产业追着技术走。在硅谷创业的这些人,他们经常说一句话:“我们来这儿不是为了我们短期的效益,我们为了有一个长远的预期。”他们提出一个说法:短期的激励是待遇,中期的激励是预期,长期的激励是发展环境,是实现人生价值。他们说的这些话,使我们有所感触,这就是他们认为环境很重要,软实力很重要。美国东部也有一个创新中心,那边有32所大学,我们到麻省理工和哈佛之后,参观了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里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各个学科的设备,那些大学生只要有了好的想法,就可以到那些实验室去进行试验。但是其他知识不知道怎么办呢?在麻省理工或者哈佛,教学已经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优质的教材和优质的课堂的视频材料,已经形成了慕课教学方式,就放在网上,这些学生需要什么知识,就可以去学什么知识。

以色列

以色列在创新环境建设中有几个独到之处。第一个独到之处就是知识挖掘,他们特别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边去挖掘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到特拉维夫大学去访问,了解到在大学里边专门有这么一批教授是为了研究文章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基础研究所有的发现在文章上发表,世界公开的,他们这些教授就研究世界各个国家高质量杂志的文章里边,它的知识点是什么,这些知识点有哪些可以转向技术,再往下推,可以转向产业、转向市场。他们研究了这个之后,他们有什么发现,说某一项技术、某一项发现可以向市场推进,他们专门就开始组织专利,然后组织企业来进行研究、投入,组织金融就进来了。他通过这种知识的新发现,二次开发来解决产业化问题。这些教授他们的声誉很高,因为他们能力也很强,既懂高深的前沿的技术,也懂产业和市场,这批人带动了以色列或者推动了在以色列的很多的前沿技术,发展得非常之快。应该说有一批伯乐,他能够发现千里马在哪儿。

韩国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韩国小船也造不了,电子工业几乎没有,它的汽车工业也还没起步。韩国的工业体系非常落后,只有一些小厂,但是他们要想翻身。那个时候要翻身,那些小工厂实力很弱,怎么办呢?韩国采取了一个举国体制,国家出钱专门组织韩国的科学家以及国际上科学家,研究韩国所需要的关键共性技术。它把所有这些共性技术由国家购买,向韩国的所有企业开放,使很多很多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传统农业、轻工业逐渐转向了重工业,它的举国体制战略从技术到产业,然后到市场,一步一步往下走,它产业的发展与人才培育是相结合的。那时候韩国提出一个口号,叫身土不二,身是身体的身,土是土地的土。不管是科学家和企业家,你的前途、发展,必须要和国家长远发展相结合。身土不二有一种国家情怀,在那种口号的激励下,科学家向前迈进了一步,许多大学办得越来越好,有些企业也不断发展。20世纪 90年代之后,他们也开始在国外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研发机构,一步一步往前走。

德国

德国也是一个创新的国家。德国的创新体系或者它的软环境是怎么建设呢? 我们也进行过许多许多调研,最突出的有三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就是德国在创新的构架上是非常完善的。它的创新构架有政府职能,就是教育与研究部。在宏观战略布局上要不断更新,不断调整。另外一个体系,就是德国有很多的研究联合会,有搞基础研究的,也有搞成果转化的机构,也有平台建设,这个四套体系并驾齐驱。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机构去向前推进。另外,在德国的教育或者人才培育体系中,它有一个突出的概念,人才是多种类型的人才。说世界上人才分三大类,第一大类叫精英,占世界人口不到百分之一;第二类人才,应该叫操盘手,干什么成什么,你要把任务交给他,他能够顺顺利利给你完成,而且能把这个队伍组织起来,能把事情办好; 第三类人才就是一般劳动者,占人口的总数90%以上。德国的教育体系,特别重视创造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育和激发。其实每个人都有特色,人才培养中就是想方设法发掘每个人的潜质和潜能,这个人可能一生中就在某一个领域上发挥作用。德国的创新服务体系很完善,已经经历了一、二百年的磨练过程。大学里有一个专门的职位就是创新导师,并不教课,也不专门搞研究,他是要辅导这些年轻人,在创新过程中如何能够走向成功。这些学生找到创新导师,能够随时提问题,创新导师能够给他引荐,像这些技术学什么课程,这些技术可以找哪些企业去沟通,你要是发展这个技术,需要资金的话,有哪些金融机构可以帮助你,他们就是一个引路的人。还有一个我们在社会上也看到,创新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非常多,而且很专业化。有这些创新服务机构、创新者出现了问题,就知道去找谁帮助解决各类问题,他不熟悉的这些事情有人帮着他做,这就是创新服务体系。

更多精彩,2月22日21:30,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为您深度解读《如何给创新一个机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