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梅州

阴差阳错入“陶门”,看广东梅州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余志宇的“艺术人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揉泥、定中心、拉坯、开口、拉直筒......位于广东省梅江区西阳镇新联村的陶瓷创意工坊内,梅州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余志宇掂了掂手里的陶土,揉泥便拉开了一件陶瓷诞生的序幕。

今年,是余志宇与陶瓷“过招”的第23年,这些年来经他手做出的精美陶艺作品,数量之多,受人青睐。“一切的成绩皆因为缘分和坚持。”余志宇将他的陶艺成就归功于此,他也在这捧泥土里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余志宇在展示陶瓷拉坯工序。 (吴海清 摄)

阴差阳错

无所选择被迫入门

说起与泥巴的缘分,余志宇有着一段不一般的故事。

1997年,他从部队退役,为了学一门技术,余志宇开始了“曲折坎坷”的求学路。据他回忆,当时的热门专业是修车和烹饪,但早已没有入学名额,只剩下广东陶瓷学校这类艺术院校还有名额。“当时连艺术是什么都不知道,从小到大也从没接触过,但为了能够上学,硬着头皮就去了。”余志宇说。就这样,本来想要学一门技术养活自己的他,阴差阳错,被迫入了“陶门”。

入学之后,余志宇面对的第一道考验便是新生摸底考试,考题便是最基础的素描,而当时的他却是班里唯一一个连画笔都没摸过的“纯新生”。余志宇告诉记者,考试前他才知道画素描要用木炭条,为此特地到文具店购买考试用纸和木炭条。不曾想,当年的店主以为他是专业学生,便拿了画家用的柳木条,进了考场后才发现整个考场都是用铅笔,只有他拿着柳木条。用如今最流行的话来总结那场考试:别人都以为我是班里唯一的王者,不曾想是唯一的青铜。

由于考试名次的垫底,余志宇在选择专业时毫无优势,只得被分配到无人肯主动选择的“雕塑”专业。

从零起步

心无旁骛打磨技艺

多年过去,每每想起初学陶艺时的场景,余志宇仍记忆犹新。

“当时的同学都接受过美术教育,只有我是一无所知。但艺术不仅需要后天的努力,也需要天赋,21岁才从零起步,很难也不知从何做起。”余志宇说,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学不会”和“不想学”之间不断怀疑自己,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都坚持了下来。在苦练基本功,并经历了无数次制作失败后,终于在某次课堂中,他的作品得到了任课老师肯定。

据余志宇回忆,从那节课开始,他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打破了一直将他拦于门外的学科权限,真正入了“陶艺门”,从此他的专业课也是越学越好。经过4年的勤学苦练,在2001年毕业时,余志宇从曾经垫底的“陶艺小白”逆袭为成绩第一,技术不错的学霸选手,更是凭着优异的成绩和技术,成功到佛山石湾从事石湾公仔创作工作。

匠心制作

稳扎稳打成功逆袭

在佛山石湾工作的十余年,让余志宇的陶瓷艺术创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代表作品《道》还曾在2013年第三届釜山市中青年工艺美术精品评比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14年,由于家庭原因,余志宇从佛山回到家乡梅州,到梅州梅台文创园担任陶瓷工艺师从事雕塑创作。

回到梅州后,天然的山区资源让余志宇的陶艺创作更有优势,为了寻找合适的泥巴,上山找“土”成了他的日常。“要做出好的作品,泥土的选择至关重要。”余志宇说,每个师傅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黏土,所以找泥巴一定要亲力亲为,如此才能做出具有独一无二风格的作品。一件好的陶艺作品讲究“神形兼备”,不仅外形塑造要出新出彩,更要注重每一件作品的内涵表达。余志宇告诉记者,细节决定成败,和“泥”打交道,看起来不需要花大力气,但成品的成败往往都藏在细节里。陶艺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为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习惯观察和思考身边事物的一举一动,记住不同人物的一颦一笑。

陶艺制作是漫长的,是耐心、细心、专心的相加。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选泥、制泥、揉泥、雕刻、调整再到烧制成成品,往往需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陶艺作品不是‘一气呵成’的,是需要不断调整的艺术创作。在制作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专注,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作品则会出现眉眼不对称等肉眼难以发现的误差,因此每专注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调整自己。泥坯烧制的时间也从八小时到一个星期不等,其间还需要不断地观察控温。”余志宇说。

陶瓷拉坯工序看似不需要花大力气,却最考验基本功。(吴海清 摄)

传承技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从最初的误入“陶门”到如今的“陶艺大师”,23年的磨炼让余志宇无论面对多么普通的泥团,都能用一双巧手,为其赋予生命、栩栩如生。如今连十岁的女儿也爱上了“玩泥巴”,时不时还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从零开始,稳步前行,有了一定成就和名气的余志宇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份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和泥巴打交道,很多人会觉得脏。尽管现在市面上陶艺工坊不少,但感兴趣的人多,愿意潜心修炼,当作一门职业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为了改变发展困境,余志宇开始免费收徒教学,上至退休老人,下至学前儿童,只要愿意学,他对每一个学生都倾囊教授。同时,紧跟当下研学热潮,在梅江区西阳镇新联村着力打造陶艺研学课程,让更多的孩子和大人通过亲身体验,重新“识陶懂陶”。

在新联村的陶艺创意工坊,记者看到,入门处两只米老鼠泥塑活泼可爱,室外挂着的陶瓷风铃色彩缤纷,室内颜色各异的变速拉坯机一字排开,平面墙绘也因加入了陶瓷元素而变得立体……余志宇告诉记者,陶瓷创意工坊完工后,有兴趣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可以识陶制陶,制作的作品还能现场烧制带回家留作纪念。

阴差阳错误入“陶门”,从零起步艰难逆袭,余志宇用他的人生故事给了我们“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的信心,也诠释了手艺人“一辈子把一件事情干好,干细致”的匠心。身处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了一种代表着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未来的梅江发展,需要这种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磨炼提升技艺,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如此铸造精品,让诗画梅江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阔步前行。

梅州日报记者:罗玮

见习编辑:肖梦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