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茂名

为你谢幕“微信暖医”每日遥控指导患者康复 曾帮助植物人站起来自动吸塑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7-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图为:廖维靖(右)在指导患者家属使用微信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李晗 通讯员高翔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科,许多患者都是身受重伤甚至昏迷不醒的“植物人”,他们的康复之路漫长而艰难。比起相对短暂的住院治疗,患者出院回家后,家属能否坚持训练更是康复的关键。

从2014年开始,该科室廖维靖教授先后将治疗过的125位患者的家属加入自己微信,每天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发送信息,指导和鼓励他们照顾和训练患者。在廖维靖坚持不懈指导下,许多患者通过正确的训练方式恢复了健康。

车祸120天后植物人昏迷中被唤醒

11岁的付炳家住湖北省英山县,2013年11月11日,他在放学途中被一辆汽车撞飞,在当地医院抢救保住了生命,但陷入昏迷。两天后,付炳转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诊断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全身失去知觉。

得知儿子成了“植物人”,从上海打工回来的父亲付金林陷入绝望,和妻子在病房外抱头痛哭。“别伤心,只要你们不放弃,我们想办法帮助孩子醒过来。”廖维靖拍着他们的肩膀安慰。

接下来几天里,廖维靖多次和付金林在办公室深谈,展示自己多年来成功唤醒“植物人”的病例,让其看到治疗的希望。廖维靖介绍了唤醒深度昏迷患者的原理和方法,希望付金林夫妇通过讲述熟悉的事物或故事,用听觉刺激进行催醒治疗。

按廖维靖的指导,付金林买来录音机,在儿子耳边反复播放他最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栀子花开》等,并每天给他讲学校里小伙伴的故事……车祸120天后,奇迹终于发生,付炳睁开了眼睛,还喊了“爸爸妈妈”。

孩子苏醒后,医院立即开始介入治疗。在接受生物电击、器械辅助训练后,付炳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医生两年微信指导小付炳能穿衣走路了

2015年7月初,付金林带着付炳出院回到英山家里。此时,付炳距基本康复还有漫长的距离,谁也无法保证他还能站起来。出院前,廖维靖主动加了付金林的微信,鼓励他不要放弃,要他在家每天坚持给孩子训练。

“每天坚持肢体活动,哪怕是微小的动作都要鼓励再鼓励,逐渐尝试扶着孩子站立……”每天下班后,廖维靖都不忘给付金林发送第二天的康复训练提醒,得到付金林肯定的回应后,他才安心休息。楚天都市报记者从廖维靖的微信中看到,从2015年7月8日开始,他几乎每天都会和付金林微信交流。

得知付金林做过电焊工,廖维靖发给他多张器械的图片,指导他制作了平衡板、爬梯等四种康复器械。半年多的训练后,付金林感觉儿子身体开始变轻,不但能自己站立起来,还能慢慢挪动脚步。付金林激动得满眼泪水,赶紧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廖维靖报喜。

“多亏廖教授两年来的微信指导。”付金林告诉记者,目前儿子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不但能走路,还会自己刷牙、穿脱衣服。

拒收微信红包指导百余患者院外康复

在中南医院康复科,廖维靖长期微信指导着125位患者的家属,他们都管廖维靖叫做“微信暖医”。

80岁的陈昌彦是湖北经济学院教授,退休后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去年11月因严重脊柱侧弯住进中南医院,通过康复按摩等保守治疗。住院期间,廖维靖教会陈昌彦和老伴使用微信,症状缓解出院后,廖维靖一直指导陈昌彦在家中康复训练。如今陈昌彦恢复良好,他也成为廖维靖“朋友圈”中年龄最大的患者。

“三分靠治疗,七分靠康复,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往往比住院治疗更重要,这也是我通过微信坚持与患者家属沟通的主要原因。微信随访有可视性、及时性两大好处,患者的状况随时可通过视频、照片等方式询问。”廖维靖表示,自己每天的下班时间几乎都用在和患者的微信交流上,对此妻子曾经有过埋怨,但后来也逐渐理解和支持了。

有的家属感激廖维靖长期的指导和关心,会用微信发红包或转账,廖维靖均拒绝接收。“这本来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虽然红包可能钱也不多,可一旦收下事情就变味了。”廖维靖表示,就像家电或汽车的售后服务一样,“医后服务”也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